首頁> 專欄文章> 30年財富管理專家陳怡芬:有錢就是當你需要的時候,錢就在

30年財富管理專家陳怡芬:有錢就是當你需要的時候,錢就在



提到親子理財,大家一定會想到財富管理專家陳怡芬。


陳怡芬1989年從美國柏克萊大學MBA 畢業後,回到台灣進到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擔任MA,後恰逢政府核准設立民營銀行,當時的富邦銀行便借助她多年在花期個人理財部門的經驗,將台灣民營銀行的個人金融財富管理制度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可說是當時民營銀行個人理財部門的第一把交椅。並於2000年開始做貴賓理財,其後因大女兒的出生,基於「給孩子魚吃,也要教孩子如何釣魚」的理念,在1997年開始倡導親子理財觀念、開辦兒童帳戶等,並率國內銀行之先,針對國小生開辦「小富翁理財營」,開辦以來場場爆滿,至今已有超過五千五百學員結業。可謂開啟親子理財的先河。



財富,就像是旅人的包包


陳怡芬分享某次應邀到台北藝術大學談財富管理,她對學生問:「財富,對你而言是什麼?」大部分的同學不外乎回答金錢、親情、健康......。其中一位酷酷的電影系同學說:「財富,就是『旅人的包包』。」獨特的答案令在場所有人費解,他進一步說明:「旅人的包包裡面只會放『需要的東西』。」是的,這個充滿哲理的回答令人相當印象深刻。財富,就是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在那兒。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我們能用金錢買到各種物質享受,但無法買承諾、健康、智慧,以及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當我們窮的只剩下錢」這不是句玩笑話,一旦親人悖離、健康不再、光有錢也無用。所以什麼是有錢?陳怡芬說:有錢就是當你需要的時候,錢就在。



不同人生階段應該有不同理財方式


陳怡芬認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理財方式,例如初入職場的上班族、為人父母時的親子理財、自身的退休理財,以及身為子女,當父母年老時,如何妥善照顧父母老年生活的親老理財,這些都是上班族應先準備好的的理財規劃。


陳怡芬分享她常常會聽到一些缺乏理財概念的失敗案例,例如:上班族業績好時,會為了犒賞自己,而去跟風買一台名貴的進口跑車,卻沒有去規劃後面車貸的還款計畫。又或者當意外來臨時,因沒有理財概念,使生活陷入困境。例如幾年前疫情的無薪假、生活各種問題導致無法上班,短時間內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如何可以繼續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這非常考驗上班族平日的理財規劃。



理財觀念 本末倒置 惡性循環


隨著資訊發達,許多理財投資的訊息或詐騙滿天飛,陳怡芬認為理財的本質在於,利用本業的收入來做金融商品的投資,用錢滾錢的方式是最沒有負擔,也最不影響其原本生活的方式。例如:股票投資,很多上班族將投資的觀念本末倒置,買了股票是要讓股票幫忙賺錢,卻反而變成上班無法專心,時不時就查看手機,追蹤購買的該支股票是漲或跌,不僅影響上班的專注度、也讓心情隨著股票指數或高或低,影響原本正常的生活,也打亂工作的步調,陳怡芬認為這樣的惡性循環就不能稱之為理財了。



先賺錢 再花錢 認真工作 積極理財


最後關於上班族的理財觀念,陳怡芬說很多人是拿「用剩下來的錢」儲蓄,這樣儲蓄率就不高,往往也是月光族的致命傷。而真正的儲蓄是先從收入留下目標的儲蓄金額,剩下的才是支應生活花費。陳怡芬強調儲蓄重於習慣的養成,每週也可以跟自己玩「每週多(存)一點」遊戲,使儲蓄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僅第一桶金可順利達成,也讓花錢更理性、省錢更容易。

不想錯過我們的消息?

請你留下你的email 就可隨時收到我們最新的文章和活動新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