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生活和工作,最初的適應過程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挑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辦公室的門禁卡到不相干的外送服務,都可能影響你的辦事效率及對職場的感受,甚至能左右你的情緒,影響整天的心情。
馬國以其豐富的文化多樣性聞名,而這裡的步調和服務效率也有其獨特的特徵。剛踏入這塊土地時,我很就快發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中,想要快速融入當地,需要的無非就是同理心、觀察力及應變力。這些瑣碎的細節不僅挑戰你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是考驗一個人如何調整心態,找出應對方法的重要時刻。
工作外的日常與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的工作地點位於馬來西亞一棟商業大樓。不知是不是特別“幸運”,第一次在這裡工作,就遇上同事口中的“傳奇大樓”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門禁管理系統。
目前我已在新公司工作將近三個月,但從第一天交出申請表後,至今仍未拿到正式的大樓通行證,所以我每天進入大樓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櫃檯拿證件換臨時通行證。然而負責處理的警衛動作實在是慢到無法令人置信,加上缺乏明確的排隊指引,導致上下班尖峰時刻或下雨天,出入口常是大排長龍,嚴重影響進出。
這種情況不僅很浪費時間,還讓我多次因排隊換卡太久而影響打卡。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只好養成提早出門、提前到達的習慣,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來降低意外遲到的風險。
另一方面,因為所處的大樓附近較少餐廳店家,加上中午休息時間只有一小時間,點外送就成了同仁間最佳的選擇。在當地,
Grab(東南亞版的 Uber)是最主流的平台,但最大的平台不代表其客戶服務就一定能滿足消費者。記得有一次午休前,我透過Grab Food點餐,但我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我的食物,來回多次打電話給司機都聯繫不上,最後確定是當時司機覺得等幾分鐘太久,就自行將我的食物丟掉,只留下一條簡訊便離開。
事後我向 Grab 客服反映,原以為他們會積極協助,沒想到卻接連碰壁。客服的態度非常冷漠甚至有些無禮,「我們需要幾個工作天處理,這段時間又剛好遇到公共假期,處理時間自然會延後,難道你不知道嗎?」幾次
email來回溝通後,我收到的依舊是很官腔的回覆,問題不僅沒有解決,還被明確告知不予退款,原因是司機有傳訊表示會“處理掉食物”,而這符合公司的政策規定。甚至到最後客服乾脆不再回應,整件事情也就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
這次的經歷不僅使我對服務業本該會有“顧客至上”的理念改觀,也提醒我之後再遇到類似的外送和或客服平台時,不妨可以學習當地人的應對方式,來保障自身的權益。
不同背景的差異才能激盪出有意思的文化交流
雖然外部的辦公室環境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有幸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交流,讓我深刻體會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在新人培訓期間,我的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台灣、馬來西亞華人、韓國、越南、泰國及印尼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同事。雖然語言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各團隊工作時都是用自己的母語和英語溝通,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反倒是不同文化的做事方式形成了有趣的職場互動。
例如,來自韓國的同事注重細節和效率,工作風格常是先計劃再執行;越南與泰國的同事認真且隨和,面對突發情況往往能保持鎮定並靈活應對;而印尼同事則擅長當大家的開心果,營造輕鬆的氛圍讓大家保持好心情。
儘管這些文化差異剛開始時不太習慣,卻也成為我與同事們互相學習、建立信任關係的契機,並讓我體悟到,溝通時若能考量到不同背景的差異來調整彼此的節奏,團隊合作就能發揮良效,達到加乘的效果,也更能發揮跨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價值。
細節中的成長與反思
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其實也是一種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最佳的時機。像是大樓門禁卡的問題,雖看似微不足道,但習慣這樣的制度之後,我也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前出發以減少突如其來的狀況。
至於外送服務的事件,則讓我意識到任何事都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照計劃進行或完全掌控,這樣的經歷也教會我,面對突發狀況無法解決時,反而要學會隨遇而安,用轉念讓不愉快速速遠離。
總之無論是面對職場還是生活,除了找方法適應,更多的是學會在不如意中調整心態。這些小小的挫折和不便也讓我明白,真正能有收穫和帶來成長的,從來都不是那些一帆風順的瞬間,而是當你遭遇困難、感到挫敗時,依然能夠調整自己並找到解方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