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銷售會議中遇過這種情況:一切似乎進行得很順利、燈光美、氣氛佳。然而,會議結束後,客戶卻說:「讓我再考慮一下。」或者,最後沒有給你具體的答覆時間。之後,即使你持續跟進,卻仍無法得到具體的結果,幾個月過去了,最終再也沒有收到他們的消息。這樣的問題是否也常常困擾著你?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改變的是你對銷售的看法!
關於銷售,你要思考銷售的是你能收集到多少資訊?就像我常提到的,一個成功的業務需要會問問題,挖掘客戶的各種可能性,進一步了解影響潛在客戶做出購買決策的原因。
我們要先理解為什麼客戶在燈光美、氣氛佳的情況下,仍未做出購買決定。大多數業務在這個時候會感到憤怒或沮喪,因為他們太注重成交。然而,更有效的方式是將這視為一個機會,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對的客戶」,進而能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客戶不立即購買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業務不需要對這些原因做過多的辯解,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要對客戶表現出同理心,並看你是否可以幫助客戶排除這些障礙。主要策略是與潛在客戶建立信任及對話機制,讓他們能夠舒服的告訴你實際情況。
除了信任感以外 遲遲不能成交的原因
客戶在價錢及規格都對的狀況下,還無法下決心的原因可能還包括:
- 他不是主要決策者
- 案件還不到決策點,可能還有庫存、尚未到更換新廠商的時間
- 原來的廠商除了價錢外,還有其他優勢
- 對新廠商還需要一點時間觀望
- 財務上有壓力,進貨時間點需要拿捏精準
- 客戶的客戶不確定性仍高
- 整個產品的進度可能延遲,可能是銷量或是研發時程
- 這可能只是前期的市場了解,沒有具體的計劃
以上因素,有時客戶並不會直接告訴你,因此你需要運用適當的問話技巧,從中得知。例如,客戶可能會說:「我要請示老闆,因為是老闆在做決定的。」但他根本不打算讓你接觸到主管;或者他說:「聽業務說,客戶那邊的狀況不太確定,所以我們也不敢貿然行動。」在你很難接觸到他們主管的狀況下,你需要循序漸進的發問,例如:「這個客戶是你們原來的客戶嗎?」如果對方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知道這筆生意成交的機率偏高;如果是否定的,那麼成交難度就會相對提高。
此時,身為業務的你,心態就很重要,因為每一筆交易狀況都不同,如同闖關打怪、收集寶可夢或工程師解Bug一樣,都需要在不同的戰場上習得不同的技能,隨著技能和經驗值增長,戰力也會加倍。業務能力在層層關卡中成功升級不僅是個人成就感的追求,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而這正是業務有趣又迷人的地方,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