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營,決定你在職場被看見的機會
在這個 AI 數位時代,社群媒體早已不只是紀錄、分享生活的工具,而是你在職場裡最重要的一張數位名片。
你是誰?能做什麼?提供什麼服務、價值?
現在已經不是靠遞名片、握個手就能搞定的時代,而是要別人一搜尋,就能看到你的 LinkedIn、IG、FB,從而馬上決定要不要認識你這個人。
所以,如果你還在隨便經營數位名片,等於是把自己最好的機會拒於門外。
找尋職場貴人 優先經營 LinkedIn
因為職場貴人不在 IG 上發美照,也不在 FB 上曬旅遊照,他們會在 LinkedIn 上看產業趨勢、找合作夥伴、物色新人才。這裡聚集的是企業主、主管、獵頭以及專業人士。和 IG、FB 最大不同在於:這裡的內容重「專業價值」。
如果要想在數位名片上脫穎而出,必須懂得展示專業、良好互動,以及長期耕耘。那麼,經營數位名片該如何開始呢?這樣做就能發動你的貴人發電機。
建立專業形象頁面
頭像:選擇專業形象照,最好是職場中你該有的樣子,別放自拍照。
標題:用一句話說簡明扼要的表明你的專業領域。
自我介紹:用3-6句話,告訴對方你的專長、經歷、能提供什麼價值。
經歷描述:量化成果、嵌入關鍵字,讓搜尋找得到你。
多媒體作品:上傳作品集、簡報、專案成果,讓你的專業能力更具體。
積極經營專業內容
分享你的工作觀點、職場經驗、專案故事。
例如:
「行銷活動預算砍半,業績反升的3個方法」
「5個開啟陌生對話的破冰技巧」
「最近我在練演講,發現超級好用的方法!」
每週固定發文、點讚、留言、私訊。
看到欣賞的人,勇敢開口、不吝讚賞:「Hi XXX,我很欣賞你關於XX的觀點,期待有機會交流。」
精準經營人脈圈
優先加以下 4 種人:
1. 同產業、同職能夥伴
2. 曾經合作過的對象
3. 欣賞的專業寫作者
4. 想合作的品牌、公司或負責人
以上別只加好友,就擺著不管,重點是要互動,才有機會產生後續效應。
IG、FB 請分開經營
別再把生活照、專業觀點、貓咪、行銷案例全部混在同一個帳號裡,因為大家的時間有限,除非你已成功引起他的注意,否則受眾根本懶得花時間搞清楚你到底是誰,更別說記得你是做什麼的。
有效的經營方式,請區分生活帳號與專業帳號
個人生活帳號:留給親友,分享日常點滴。
專業帳號:聚焦職涯、專案、觀點、合作心得。
必須讓觀眾清楚你的定位、服務、產品,別讓機會白白溜走。
建立你的數位名片,現在就能開始的 4 件事
1. 每週在 LinkedIn 發 1-2 則職場內容
2. 每月新增 10 位產業新朋友,並互動
3. IG 限動記錄工作日常、專案亮點
4. FB 專頁分享專業長文、加入產業社團參與討論
自媒體時代,改變社群過去單純分享生活的使用習慣,善加利用,不僅降低你的宣傳成本,還能將陌生人變成你的職場貴人、客戶。如果你還沒開始,LinkedIn 、IG、FB就是你經營數位名片最簡單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