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文章> 別再說讓人抓狂的話!五步驟教你一次說進人心裡

別再說讓人抓狂的話!五步驟教你一次說進人心裡

2020年3月當全球遭受 Covid-19 的疫情侵襲時,時任英國首相的強森(Boris Johnson),選擇群體免疫作為防疫策略,並僅以勸導方式建議有症狀者自行做居家隔離,隨後多次公開向國人表示有信心最終能帶領國民度過危機。然而,最終連首相自己本人都染疫後,讓英國成為國際上著名的「佛系防疫」國家。


其中,強森一句無為而治的經典發言,引起極大爭議,他說:「疫情將持續擴散,我必須坦白告知英國民眾,還有更多家庭會提前失去心愛的人。」這不僅讓民眾感到驚心且造成英國成為歐洲染疫人數最高的國家,無辜賠上許多國民的健康。


當時我看到英國首相強森的發言時除了大感震驚外,也很好奇英國民眾是如何看待他們領導人的溝通與發言。說到這邊,也讓我們繼續從溝通的結構組成剖析強森傳遞訊息的方式及其帶來的效果。


溝通(Communication)也可以解釋為訊息的傳播,主要構成因素為發訊者(Sender)、訊息(Message)、媒介(Channel)、接收者(Receiver)、環境(Context)、反饋(Feedback)與其它因素如:噪音、編/解碼等。


當訊息發送者前首相強森,透過媒體發出訊息時,一開始非強制性的方式勸導疑似感染症狀的民眾自主隔離,到最後疫情惡化轉而公開表示:「將有更多家庭提前失去心愛的人。」時,這些訊息的內容讓訊息接收者,並未解讀到清晰明確的管理或積極的應對措施,大部分為告知性的狀況更新及情緒安撫,更甚而被解讀為死亡即將擴大的負面消息在當時疫情嚴峻的狀況下這樣模糊且偏向消極的溝通內容,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無助於穩定人心,甚至被視為對死亡風險的冷漠預告,最終結果更導致2022年國會對強森進行不信任案投票。


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說話讓我們如沐春風,但有的人說話卻讓人感到崩潰。美國著名的潛能培訓專家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曾分享:「我們與自己及他人的溝通方式,最終決定了我們生活品質的好壞」這句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與其討好與指責,不如學會一致性溝通

良好的溝通方式,就像好用的工具,幫助使用者更容易完成目的麼,那些不錯的溝通方式值得學習借鏡呢下面就來聊聊近來討論度很高的薩提爾Satir)一致性溝通風格」。



美國的臨床心理治療家薩提爾(Virginia Satir)在她的治療工作中發現,人們在互動中的不一致溝通狀況,容易導致誤解與衝突她將這些不一致的溝通情形歸納出四種類型:

討好型:壓抑自己、迎合他人

指責型:以攻擊掩飾不安

超理智型:情感抽離、只講道理

打岔型:逃避問題、不正面回應

回想一下,這四種溝通模式有沒有似曾相似的出現在我們的周邊甚至自己的生活中?



用「我訊息」重新建立連結

薩提爾指出,這些不一致的溝通方式,雖然可以讓訊息傳遞者避開衝突的風險但也阻礙信任的建立與關係的長期經營,並造成自我情緒的偽裝壓抑。因此,薩提爾提出達到良好溝通結果的解決方案,就是我訊息(I Message)」為核心,強調坦誠表達自身感受,同時以尊重的態度邀請對方一同面對問題,避免落入指責、討好、超理性與打岔等狀況發生。



以下是實踐一致性溝通的五個步驟:

1.具體地描述情境 

2.以「你好像⋯⋯」描述對方⾏為 

3.以「我感到⋯⋯」描述自己感受 

4.以「我希望⋯⋯」表達自己的期望 

5.邀請對方共同解決問題


練習溝通,是給自己與他人最好的禮物


這樣「我訊息」一致性溝通步驟,不必委曲求全,也無需咄咄逼人,而是清楚的將對話聚焦在具體的行為與感受,有效促進雙方理解與合作。看完薩提爾的一致性對話溝通技巧,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在自己的生活中試著應用看看了呢?


------------------------------------------------------------------------------------------------------------------------------------------

【 提升職場溝通力工作坊】限額報名中👉https://career-paradise.com/workshop/page/16

不想錯過我們的消息?

請你留下你的email 就可隨時收到我們最新的文章和活動新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