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帶過一個剛出社會的小新鮮人,她做事總是全力以赴,學習態度和求知慾都非常好,做不完的事情也會自主加班完成,對於主管及同事的要求也不太會提出異議或反駁,這對剛開始在職場上帶領小夥伴的我,已經是各方面無可挑剔、難能可貴的天使小夥伴了吧!
但就是在她這麼積極的態度下,並且她的各方面理解能力在我們其他前輩都沒有覺得有失水準的情況下,她仍然很多事情無法按時完成,細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她時常在工作中接到別的同事請求幫助,在幫助別人完成別人的任務之後,才赫然發現自己的任務還被晾在一旁等待完成。然而,時間已經無情的走到了下班時刻,這天又得加班了。
在職場上,我們常希望盡量「與人為善」,因為我們相信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提升團隊表現,也能讓工作環境更加舒適。所以許多人,包含當年初出茅廬的我,對於來自各方的請求也都幾乎來者不拒、盡力幫忙,時常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並且在會議上或團隊討論時,儘管有時覺得不太同意別人的想法,也不敢講出自己的意見,希望盡量以會議能和平落幕為目標。
然而,「與人為善」並不代表我們需要事事迎合別人、委屈自己,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來換取表面和平,一昧遷就他人,有時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被壓榨的窘境。因此,如何在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又能維持自身權益不被侵犯,是一門職場生存的藝術。
職涯海海幾個秋。至今,我仍在練習如何在不危及自身權益下,設立良好的職場邊界。若你總是過度善良到委屈自己,或許也可藉由下列方法為自己建立職場原則:
職場中的界線感:善良應有底線
職場中的「好相處」並不等於毫無原則的妥協,當他人請求幫助時,我們可以友善回應,但若對方經常把自己的工作推給你,甚至影響你的工作時程與表現,這時就需要學會適時拒絕。 例如你可以說:「我現在手上的工作排程真的很滿,可能沒辦法幫上忙。」或是運用談判策略,像是:「我願意幫忙,但這可能影響我原本的工作進度,是否能調整截止日期?」這樣的回應,既不失禮貌也表達了合作意願,更為自己爭取了合理的時間安排。
不迎合,也不樹敵
有些人習慣避免衝突,所以傾向遷就他人的意見,但這樣往往容易失去自我,當團隊意見相左時,不如培養「溫和堅定」的溝通方式。例如,在會議中發表不同意見時,可以說:「我理解你的想法,但也許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或者結合兩種方法會更有效。」盡量以讓對方感到雙贏的方式溝通,這樣既能表達立場,也不會讓對方感到被挑戰。
避免情緒勒索,拒絕精神內耗
工作中,有時難免遇到同事會嘗試用撒嬌或比較「盧」的方式拜託你協助,甚至有時會遇到「情緒勒索」的情境,例如有人說:「我們是同個 team 的夥伴,你不幫我,就是給我難堪。」與其堅守這種毫無邏輯依據的「職場兄弟情」,這時你更需要堅定自己的立場,杜絕不必要的情感消耗,理性溝通比盲目幫忙更重要,可以禮貌的說:「我也非常希望能幫上忙,但這件事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也許我們需要尋求更高層長官的意見或指導。」除了為他人需要協助的事項找到另一個解決的出口,也讓對方明白你的立場。
學會適時說「不」,但提供替代方案
有時候遇到一些比較要好同事的請託,但你真的沒時間,這時候也許可以用婉轉的方式說「不」,但提供他一個替代方案,用這種方式讓他感受到你的善意,來取代過於直球的拒絕。例如:「這份報告我可能沒辦法幫忙你完成,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之前整理的資料,或許對你有幫助。」這樣既保護了自己的時間,也不會讓對方覺得被冷漠對待,對方若也是理性的人,就會理解你的善意。
專業是最好的談判工具
在職場談判中,最大的籌碼來自於你的專業能力。當你在團隊中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時,別人更容易尊重你的意見,也更願意與你進行對等的溝通。例如,在討論專案分工時,若你能明確提出數據、過往經驗或專業見解,對方更可能接受你的建議,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你配合。
職場生存不是非黑即白,不是要當一個迎合所有人的「爛好人」,也不是冷漠拒絕所有請求,而是需要透過理性溝通、堅定界線,讓自己在職場上既能維持良好人際關係,也不讓自身利益受損。善良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帶有智慧的選擇,它讓你不會因逢迎而迷失自我,也不會因對抗而孤立無援。商場與職場,終究是理性人的世界,真正專業且有分寸的人,不會被埋沒。即便眼前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你所堅持的人品與專業,總會在某個地方被看見、被珍惜、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