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全球範圍內,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一個緊迫且不可忽視的議題。政府、企業和個人都迫切需要採取行動來減少碳排放,以降低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面對這一挑戰,減碳行動對於企業來說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從此延伸出的「碳資產管理」概念,重要性也日已遽增,不僅相關法規與限制浮出檯面,以科學為基礎的減碳標準、倡議也如雨後春筍般被揭露。
一、何謂碳資產管理
碳資產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理解什麼是碳資產。碳資產是指一個個體、組織或國家所擁有的碳排放權。
每當我們使用能源(如燃料或電力),或者從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我們就會產生碳排放。這些排放可以被視為一種資源,並且可以被量化和管理。
碳資產需要管理?
碳資產管理的目的是幫助個體、組織或國家監測、減少和管理其碳排放量。
因此,碳資產管理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核心宗旨在衡量、監控和降低企業的碳排放量,同時提升能源效率,推動資源的合理利用,並為企業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通過有效管理碳資產,企業能夠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並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時更具應對能力。
二、企業內部碳資產管理範疇
碳資產管理包涵:環境管理觀念(對應標準:ISO 14001)、溫室氣體盤查(對應標準:ISO 14064-1)、碳足跡測量(對應標準:ISO 14067)、排放數據監控、減碳策略制定(對應標準:ISO 50001)以及碳中和措施(對應標準:PAS 2060/ISO 14068)的執行。如下圖所示,以上提及的環節將構成目前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的主軸。
成功的碳資產管理需要企業建立一套全面的監測、報告和驗證機制。這可以確保碳資產管理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同時也滿足政府和利益相關者對信息披露的要求。透明的報告和驗證機制有助於企業建立信任和合作關係,並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可衡量的證據。
三、炙手可熱的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各國政府透過「碳排總量管制」達成逐年減少的碳排目標後,分配給各企業一定額度的碳排放權利,簡稱「碳權」。
在各碳交易市場機制下(我國尚未建立),排碳需求高的企業或組織可以「購買碳權」以增加碳排放量。反之,若實際碳排放低於政府規範上限的企業,則可以將碳排放剩餘額度轉換成碳權,在碳權交易市場「賣出碳權」。
為了減少氣候暖化,各國於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附帶彈性減量機制,碳排放許可的交易於此時建立。關於目前碳權交易機制與碳權市場,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強制性市場(CER)」與「自願性市場(VER)」。
強制性市場(CER)
在「強制性市場」中,碳交易機制遵循「總量控制和交易原則」,碳權的配額總量會由政府根據國際公約上承諾的減排目標制定,並且隨著時間逐漸降低。企業會依規定得到一定的配額,如果排碳量超過配額,則需要在交易市場上購買碳權,如果有多餘的配額,也可以在交易市場上出售,這個模式目前在美國加州、歐盟、紐西蘭等國家發展較成熟。
自願性市場(VER)
「自願性市場」是強制性市場的一種補充機制,讓沒有被管制者也可以透過減碳專案來獲得碳權,鼓勵自願者執行碳減量。因此,企業可以透過各種減碳的專案,向國內或國外的機構申請認證,就可以獲得碳權,這些經過認證的碳權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台灣第一家官方碳權交易所
我國政府宣布將於今年八月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合作,成立第一家官方碳權交易所,以推動碳市場的發展。初期階段,該交易所將主要以國際自願性市場碳權作為交易商品,以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流動性。這將為我國碳市場的建立奠定基礎。該交易所的成立是為了應對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和加速減排的需求。透過碳權交易所,企業和機構可以購買和出售碳權,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或符合碳排放配額。碳權作為一種可交易的資產,提供了經濟激勵,鼓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四、總結
碳資產管理在當今全球範圍內變得越來越重要,其目標是實現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通過碳資產管理,企業可以有效地監測、量化和管理其碳排放量,並制定相應的減排策略。碳定價和碳權交易也提供經濟激勵和市場機制,鼓勵企業採取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行動。這對於保護我們的地球和未來世代的福祉至關重要。
同時,透過參與碳市場和購買碳權,企業可以實現減排目標,改善能源效率,並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此外,碳資產管理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幫助企業應對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和社會期望。然而,碳資產管理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碳市場的波動性和監管不完善等。因此,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碳資產管理體系,整合碳因素於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運營決策中。只有通過有效的碳資產管理,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未來的碳減排和氣候行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