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文章> 「胡蘿蔔與棍子」背後的交換法則

「胡蘿蔔與棍子」背後的交換法則

在職場管理中,如何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企業管理者關注的焦點,更是人資重要的課題。而經典的「胡蘿蔔與棍子」理論作為績效獎勵制度是一種常見的管理手段,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中。我們可從不同角度一起來探討「胡蘿蔔與棍子」績效獎勵制度的運作原理、實施策略以及其對員工動力和企業績效的影響。


但在談績效考核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最終有價值產品”與”交換”的關係與觀念。



最終有價值產品是要可交換的


首先,「最終有價值產品是可以用來與他人或其他活動交換而得到支持的東西。支持通常是指食物、衣服、住所、錢、寬容與合作(善意)」簡單來說,它必須是完成一項工作後的實際成果。換句話說,就是一項可以透過感官感知的物品,它必須完整無缺,最重要的是,必須對公司有價值。

(資料來源:L 羅恩賀伯特先生)




接下來,「交換」又是什麼呢?  交換指的是我(賣方)提供了別人想要的產品或服務,而買方也願意按照約定的條件給予回報。這個回報可能是金錢、物品,或者其他形式的支持。舉例:當你收到訂單和金錢,然後出貨(無瑕疵品),那麼這就是一次成功的交換。大部分成功的生意與活動都是基於此公平交換的原則。


這與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今日當雇主聘請了員工負責某個職位,對於此職位必定有所期待。當員工的工作成果確實達到預期中的績效,就是「公平的交換」。公平的交換就是為人所知、公平、可預期、符合常規的交換。


或是如果你花錢在網路上買商品,但收到商品後,卻發現與網路上的廣告不符,甚至不能退換貨,這就是「不公平的交換」,甚至讓人覺得自己被騙了。或是你收到的商品或服務,雖有一點瑕疵卻又不傷大雅,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這就是「不完全的部分交換」。


在經過上述說明,我們來反思一下: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交換關係」是什麼?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待我們下週來討論。


不想錯過我們的消息?

請你留下你的email 就可隨時收到我們最新的文章和活動新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