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業務,誰沒被拒絕過?
回想二十年前,我剛入行時,也曾因經銷商的拒絕而倍感挫折,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但現在回頭看,這些經歷反而讓我明白,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遇到多少困難,而在於你如何應對。
依我累績這些年來的經驗,濃縮出以下五個核心觀念,希望能幫助奮鬥中的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面對拒絕,冷靜思考,不讓情緒牽著走
很多人遇到挫折,第一反應是懊惱、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但事實是,客戶拒絕你,並不一定是你不夠好,很多時候只是時機不對,或者他有其他的考量。
如果你因為被拒絕就陷入負面情緒,一昧的鑽牛角尖,反而會讓你自己錯過改進問題的機會。我的建議是在情緒冷靜下來後,好好分析原因並思考:「下次怎麼做會更好?」,如此一來,這些挫折最後都會是你未來成功的養分。
此外,不要過度在意外界的眼光也很重要。《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真正的自由,是不害怕別人的評價。」很多年輕業務容易陷入「怕被主管罵」、「怕客戶看不起」的焦慮中,但當你專注於提升自己,而不是討好每一個人時,你會發現,壓力反而變小了,你的成長也會變得更快。
學會求助,別讓自己閉門造車
年輕業務常有一種心態:「我要靠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才有成就感!」但有時候,問題並不在於你能力不足,而是你缺少一個關鍵的提醒。
我見過許多年輕人,遇到困難時不願意向主管或前輩請教,覺得「自己想辦法比較厲害」。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你卡住的點,資深業務一聽就知道該怎麼解決。如果你願意多請教有經驗的人,可能一句話就能讓你少走好幾個月的冤枉路。
更何況,如果有資源可以用,為什麼不善加利用?主管的職責之一,就是幫助下屬成長,協助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給壓力。所以下次當你遇到困難時,別再悶著頭苦撐,試著把主管當作你的資源,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業務是演員,會演才能成功
「業務就是演員,演什麼像什麼。」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你虛假做作,而是要你學會靈活應對不同的客戶,調整自己的表現方式。
業務不是只要「做自己」就夠了,因為客戶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背景,他們的需求和溝通方式也不同。比如:
- 遇到講究數據的客戶,你要準備詳細的分析報告;
- 遇到關係取向的客戶,你要先跟他建立產生信任感再談生意;
- 遇到個性強勢的客戶,你要能在堅持立場的同時,讓談判順暢。
真正厲害的業務,絕對不是一招走天下,他們懂得「該穩重時穩重,該親和時親和」,靈活應變,讓客戶覺得「這個人值得信賴」。
低潮不可怕,懂得調適才能突破
職場上,難免遇到低潮,業務更是如此。有時,你明明已經很努力,業績卻不如預期,這時是最容易懷疑自己的時候。
但你要知道,低潮期不是失敗,而是轉變的契機。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低谷,不妨先停下來想想:
- 問題出在哪裡? 是市場變化?策略有盲點?還是心態出了問題?
- 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 《原子習慣》一書中說:「1% 的進步,看似微不足道,長期累積卻能帶來巨大改變。」業績的突破,往往不是來自一次劇烈的轉變,而是來自你每天做的細小優化,時間一久,差距就拉開了。
- 重新聚焦你的核心動機。 想想當初你選擇做業務的原因,除了收入之外,這份工作還帶給你什麼?試著找回當初的熱情,你會更有動力跨過這道難關。
AI 取代不了業務,但市場會淘汰不成長的人
全球 AI 的趨勢下,很多工作都在被科技取代,那業務呢?會被取代嗎?
答案是:不會,至少短期內不會。
因為業務的本質,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互動關係,其所產生的情感連結是制式化的 AI 無法做到的,同時也是業務的優勢。
但這不表示你就可以安於現狀。市場變化很快,不學習、不進步,才是最大的危機。
所以,與其擔心 AI,不如問問自己:
我對產品了解的夠透徹嗎?
我有在關注市場的趨勢嗎?
我的談判技巧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呢?
因此,要在業務這條路上走得長遠,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持續學習、提升市場敏銳度,讓自己更有職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