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說:「凡是會議過多,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會議文化能體現一家公司的管理水平。」
回想一下你自己:
- 一週開會是否超過 10 小時?
- 每次開會是否都超過 1 小時?
- 會議中是否常忍不住靈魂出竅?
以上答案如果都是肯定的,那表示你的工作時間正被無效會議吞噬中!
為什麼大家都怕開會?
進入職場後,你會發現,加班不只是因為工作沒做完,更多時候是被突如其來、冗長且沒結論的會議拖垮。許多主管缺乏帶領會議的節奏與目標感,導致開會淪為聊天、發散、各說各話的無效場面,與會者甚至會在心中默默吶喊:「我到底為什麼還在這裡?」
所以,要把會開好,重點不是開多久,而是「為什麼開?誰需要參與?目標達成什麼?」,而其中,會議的主持人就是相當關鍵的角色。
五大高效會議原則
一、明確的會議主題與事前準備
在發出會議通知前,先確認:
- 這場會議的目的是什麼?
- 要討論哪些具體議題?
- 與會者需要先準備什麼資料?
輔助工具:
Notion / GoodNotes:製作會議議程與備忘錄
圖片來源:Notion
二、精準掌控時間
人的專注力平均僅 30 分鐘,建議會議長度控制在20-30 分鐘,重要會議也盡量不超過 60 分鐘。
輔助工具:
Clockify / Toggl Track:會議計時,超時即提醒。
圖片來源:Clockify
Clockify是免費的專案管理計時器,畫面簡潔,使用起來非常直覺性。
圖片來源:Toggl Track
Toggl Track 是免費的時間追蹤器,提供網頁版、Chrome 套件、桌面軟體、Android 和 iOS APP 工具。
圖片來源:Fathom
Fathom(AI 會議記錄與重點摘要):省去手寫記錄時間,會後秒出重點,佛心主打免費,限制是以英文使用者為主,中文支援度低。
三、控制參與人數
會議人數建議5-8人,避免超過 10 人以上形成分組聊天,並降低「旁聽型」人員參與,讓大家都能有表達與決策空間。
✅ 輔助工具:
When2meet:快速找出與會者的空檔。
圖片來源:When2meet
有會議要開,卻常常找不到大家都有空檔的時間?When2meet 是一個無需下載、註冊的線上工具,用網頁就能開啟,用連結就可以一起共用統計時間,快速幫大家協調開會時間與規劃會議時程。
四、善用 5W1H 提問法
帶領會議時,善用 What / When / Where / Who / Why / How 六大提問框架,幫助聚焦問題、對話具體、避免不著邊際的漫天開聊。
輔助工具:
ChatGPT / Gemini:會議前輸入議題,幫你整理 5W1H 提問框架,甚至列好會議可能討論重點清單。
五、避免事事開會,能即時解決就解決
開會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若能透過各種線上即時通訊軟體做處理,善用線上同步,減少「為開而開」的非必要會議。
輔助工具:Line / Trello (Trello介紹)
圖片來源:Trello
AI 工具+管理 app,讓會議從混亂變高效
開會是解決問題與凝聚團隊的機會,但要記住:
- 主管角色是協助釐清與整合,不是壓制與否定
- 尊重每個人的發言空間,以開放態度取代權威命令
- 能線上處理的事別硬湊在一起開議,沒準備好的會議不如取消
只要養成正確的開會觀念,配合 AI 工具與可以提升效率的APP,原本拖累進度、靈魂出竅的例行會議,也能變成腦力激盪、加速進度的高效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