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文章> 職場形象管理原則:別讓穿著拖累你的專業感

職場形象管理原則:別讓穿著拖累你的專業感


在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女主角安迪因不重視上班穿著,遭到總編米蘭達一番犀利評論。我們暫且不談電影中誇張的時尚標準,或角色之間充滿張力的權力關係,單就這段橋段來看,它其實揭露了一個真實的職場現象:穿著與外表,是你是否理解環境、是否尊重角色的一種表達。



「外在」是進入職場的第一張名片

記得幾年前在零售業時的一個平凡的上班日,我像往常一樣的穿著簡單的T恤和牛仔短褲去上班,那時我們行銷團隊的成員年紀都偏年輕,穿著風格是隨性或潮流,並且不乏有多位喜愛穿著前衛的同事,主管還曾打趣地說我們公司的女孩「露肚子的露肚子、露腿的露腿」。那日老闆突然撥打我的分機電話,叫我去會議室一趟,我以為是臨時個人1on1,結果一推開會議室的門就看到老闆和重要客戶坐在會議室裡面。老闆抬頭看到我就立刻苦笑出來説:「妳褲子怎麼穿這麼短。」原來老闆是要介紹客戶給我認識,還好那位客戶是老闆熟識的人,大家也就當作是一次「年輕人不懂事」的意外,笑笑就過了。雖然你可能會覺得如何穿著並不影響我的工作專業能力,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老闆臉上的尷尬,身為公司專案負責人,言行和穿著也代表著公司和職位角色,也讓我在未來更謹慎檢視自己的職場穿著。



職場穿著與「專業感」的關係

上班族的生活本就繁忙,不是所有人都能每天精心打扮,我也常覺得一早要按掉鬧鐘,從床上爬起來就費了我大半力氣,還要梳妝打扮也太累了吧?但乾淨、整齊、有精神的外表,仍是一種職場基礎的專業表現,並且是為了讓自己在一天的工作開始走得更穩,所以再累我都還是會把自己打理乾淨整齊才出門。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驗(至少我有,笑):某天你準時到公司,但頭髮還翹著昨晚沒吹乾就睡覺的那一撮呆毛,身上那件「還可以再穿一次」的襯衫略顯皺巴巴,臉上還掛著昨晚趕報告留下的兩輪黑眼圈。


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你手上準備了完整報告,也感覺自己提不起氣勢。反之,當你提早十分鐘起床,吃顆維他命、做點簡單的伸展運動,頭髮也簡單梳理過,再披上一件乾淨俐落、材質不易皺的外套。走進公司,即使還未開口,身邊人的態度也會悄悄不同。


這不是虛榮,而是「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最大且持續時間最長,而你外表的裝扮是最先被輸入對方腦袋的訊號。


當然,整潔是基本。穿著其實也能透露出你對工作的態度,以及與你扮演的職場角色形象契合度。對行銷或設計師來說,穿搭是一種風格定位與自我表達;對法務或業務而言,穿著則是一種信任感的建構工具。由此可知,專業感並不等於「穿西裝、打領帶」,而是能在自己的職位角色中,選擇恰如其分的穿搭策略。


你的穿著能否傳遞出與職務相符的專業形象才是關鍵


想像一下:如果一位設計師與你初次見面時穿著一板一眼的套裝,卻說自己是個充滿創造力與靈感的人,你第一時間會相信嗎?



「自信」是來自外表,還是來自內在?


有些人可能會說:「自信應該從內在開始,外表只是假象。」但實際上,自信往往是循環關係:當你把自己打理得整齊乾淨,自然更有精神,這種精神會再反過來影響你的狀態。這不是靠昂貴的服飾建立,而是來自日常中讓自己進入狀態的小小儀式,就像提醒自己:「我準備好了。」


得體的外表可以放大你的內在狀態,讓別人更快、更準確地理解你是誰。用一雙乾淨的鞋、一件平整的衣服或外套,加上事宜的髮型,都能成為你抬頭挺胸走進會議室的底氣。




公司文化決定上班穿著的「自由度」


那麼怎麼穿才叫「得體」呢?


在穿著的選擇上,沒有所謂絕對的對錯,只有「合不合宜」。而這個「合宜」,其實是由公司文化和職位的身分決定的。在強調制度與層級的產業(如金融、法律、政府機關)穿著多半偏正式與保守;但在創意產業、新創團隊、設計工作室中,則更講求個人風格與自我表達。


我媽媽是位銀行主管,從我念大學時就經常提醒我:「出社會要穿正式一點,不要再一身輕浮的打扮。」只是沒想到後來我選了一條跟她截然不同的路,進入了自由奔放的行銷產業。結果第一天上班,我穿了套裝走進辦公室的瞬間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那股「不屬於這裡」的感覺在內心異常鮮明,隔天就立刻換上T恤和牛仔褲了(笑)。


所以,如果你在一間穿拖鞋進會議室會被側目的公司工作,那麼自由穿搭可能就不是理解公司文化的表現,而是對忽略公司規範的表現。反之,如果夏天你穿著西裝打領帶走進辦公室時看到同事錯愕的表情,那可能也需要調整一下穿衣策略。


通常我會透過以下方式觀察所在場域的文化取向:


資深同事、主管們平常怎麼穿?

重要會議時,大家會特別打理外表嗎?

公司對穿衣「風格」的包容度,是否隨階層或部門不同?


這些資訊可以在面試時就稍微觀察到,以此判斷公司文化與自身期待是否相同,每間公司都有無形的穿著默契,過於出格會顯得不合群、過於保守又可能錯失表達個性的機會。關鍵在於:用觀察取代猜測,用尊重穿出所屬職場角色的分寸感。建立職場穿著的「行為邊界」,在職場穿搭這件事上,最難的其實不是找到衣服,而是找到「邊界」。你認為舒適得體,別人卻可能覺得過於隨意。


除了觀察也可以為衣櫃中的衣服畫出屬於自己職場穿搭的三區域:


【可接受區】:這樣穿你安心,公司文化也習慣

【模糊地帶】:這樣穿你覺得 OK,但會在意他人觀感

【不可接受區】:這樣穿明顯不合適,會影響專業感


這樣的練習不只是學會在自由與角色期待之間找到平衡,也不用在每天上班前的早晨手忙腳亂。


研究穿搭從來就不是件膚淺的事,它背後是一種對場域的尊重、專業感的提升、自我狀態的調整,以及社交語言的策略運用。穿什麼,是來自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理解與自身位置的認知。穿對了,也許別人還是會有意見,但你會更自在地做你該做的事,走你該走的路。

不想錯過我們的消息?

請你留下你的email 就可隨時收到我們最新的文章和活動新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