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文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應該很多朋友讀過以下這段文字吧?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是香港作家張小嫻創作的文字,曾經被錯以為是泰戈爾的詩句,引發一陣窮搜考據。不過我們今天不談愛情,談談我在職涯中最常見到、也最想避免的謬誤。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我以為你懂了,你以為懂我了

實際上我們各奔東西


這個謬誤「我以為」廣泛的出現在各種情境


有一回,長官不克出席某個大型會議,委託我代理。為了確認是否只要出現就好,還是必須幫忙代行任何事宜,我請秘書先跟主辦方確認。沒想到她詢問後得知,所謂的出席真的就是出現坐在台下就好,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任務,她想:長官忙、我也忙,乾脆「貼心」幫我們兩個人都告假,並主動回報至長官辦公室。她以為是為我著想,還特別主動通報(未經我同意),卻讓我成了本來要代點名卻跟著翹課的學生,好尷尬。


主動沒有什麼不好,但不確認萬萬不行,這種「我以為」,真的很要命。


系統是金融業重要的命脈,我曾經不只一次碰上部分業務中斷的危機,大都源自「我以為」。


例如區域中心要幫其他國家更新程式,新的服務商「以為」同一家公司用同一套大系統,變更內容應該一視同仁,殊不知因為法令與市場成熟度的差異,行銷在地化是絕對必要的,也造就不同程度的差異。結果兄弟市場慶祝成功更新,台灣卻因為不必要的變更,莫名其妙被挖倒一面牆,造成交易中斷;客服中心忙著道歉賠罪,資訊部百思不解哪裡出錯。因為「我以為」、「未確認」,我們損失的不只是信用卡交易金額,更慘的是客戶和商家的信賴(刷不過好糗,下次別用了?)。


也曾遇過資料庫無預警被刪除,引發數個系統無法運作;排查後發現,資訊人員未經確認,把重要主機誤認為要退役的機器,錯刪內容。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他對照了機房位置圖,認定放在那個位置的就是圖上標示要汰換的機器,沒想過要確認編號。剛巧幾天前因為進了新機器,好幾台主機位置移動過,負責移動的人以為操作者一定會比對機器編號,沒有特別提醒,就這樣「我以為」、「你以為」,所有人嚇出一身冷汗。


企業制定行銷策略時,其實也常有這個謬誤。以為借貸的客戶只追求最低的利率,忘了最可能借錢的客戶更在乎的是撥款速度和額度。以為某個行銷活動的回應率應該和過去差不多,沒想到因為設計的門檻太低,爆出巨量,原定的行銷預算遠遠不足以支應。


常見的還有績效面談時,無法以實際的例子明確指出部屬要改善的要點,又為了避免氣氛僵硬誇上幾句,以為部屬應該聽懂這番語重心長,結果他心裡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表現優異;到了年終考核,看到低於預期的評分,頓時忿忿不平甚至心生離意。


我相信,類似的例子大家多少都碰過,甚至自己就是那個踩雷的天將天兵。解決的心法無他,時時自省有沒有踏入「我以為」的陷阱,養成凡事確認的習慣,接收指令的一方要確認,發出指令的一方也不能怕麻煩,經由雙向溝通,即使不能完全同步,至少不會背道而馳。


不想錯過我們的消息?

請你留下你的email 就可隨時收到我們最新的文章和活動新聞喔!